林徽因落选的国徽方案网友看后感叹:审美确实一绝但真不合适
来源:爱博体育 发布时间:2025-05-13 01:43:10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什么?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回答:国旗、国歌、国徽。如果要在三者之间选其一,可能国徽最
热线电话: 0574-62199590
产品视频
产品明细
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什么?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回答:国旗、国歌、国徽。如果要在三者之间选其一,可能国徽最重要,它不仅代表着国家的政治制度,还具有凝聚民族精神、传承国家文化的作用。
然而,所有关于开国大典的影视资料中,人们从未发现带有国徽的镜头,城楼上挂有国徽的位置被写有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”的条幅所覆盖。
如此重要的场合,为什么不见国徽的踪影呢?其实答案格外的简单,当时国徽还没有设计完成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国徽设计背后的那些故事。
一时间,文艺界大师们跃跃欲试,用尽毕生所学,将样稿寄到了政协,只想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。
其中勉强能被纳入考虑范围的,只有以下几种方案,第一种出自著名美术大师张仃之手,具体如下图。张仃还在政协座谈会上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解释。
除此之外,国徽中上部是一个红色的五角星,象征着党的领导。国徽的底部是一条红色的束带,束带上不仅写着国家名称——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,还将嘉禾的根部绑在一起,预示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。
第二种被纳入考虑范围的则是林徽因、梁思成夫妇所设计的作品。相比于张仃的方案,林徽因所设计的国徽则显得简洁许多。
首先,该方案是以玉璧为主体,还在于玉在古代是重要的礼器,象征着和平,而中国在近代饱受战火,和平是全国人民最基本的愿望。
毛主席提议:“国徽设计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,既然没有满意的样稿,国徽的设计是不是能够放慢一些?”由于收到的样稿难以令人满意,毛主席的这一提议被大家认可,因此新中国的国徽并未在开国大典当天与众人见面。
除此之外,为了确认和保证国徽设计工作按时完成,周总理亲自下场领导设计工作。虽说林徽因的第一个方案被政协会议否决,但周总理还是对她的才华充满了信心。
其实早在开国大典召开之前,林徽因就已经确诊患有肺结核,身体每况愈下,但为了国徽设计工作,她依然奋斗在第一线,经常连续几个昼夜不睡觉。
清华大学营建系并未放弃原来的玉璧主题,只是在图案细节上进行了微调,美观性更上一层楼,但老问题依然没解决——过分强调中国特色,忽略政权特征。
但中央美院的设计的具体方案遭到了清华大学团队的反对,比如梁思成认为,以前是故宫的一部分,是封建皇权的象征,因此不能出现在国徽之中。并且这一元素在国徽中所占的比重过大,影响了美观性。
中央美院团队的成员基本都是延安的老革命,比如带头的张仃当年就曾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,并担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。
国徽设计工作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竞赛,只要是竞赛,必然要分出个输赢,也难免会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“中央美院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在文化方面的表现力略有欠缺,接下来还要劳烦各位对这一方案做修改。”周总理的一句话让国徽融入了两大设计团队不同的艺术风格,而国徽方案的修改工作,主要是落在了林徽因的身上。
面对周总理的这一建议,林徽因显得有些不解,因为早在一年前向政协交付的初稿中,林徽因就曾加入了谷穗,后来经过多次修改,谷穗被取消。当她向周总理询问缘由时,周总理为她讲述了一段往事。
宋庆龄则说道:“它比黄金还要宝贵,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,如果年年五谷丰登,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。”
宋庆龄的这番话寓意深刻,当时抗日战争已确定进入了相持阶段,这对于一个民族的忍耐力是巨大的考验,受阶级属性的影响,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拒绝发动群众力量,尤其是忽略了农民的力量,这导致抗日初期,中国军队损失惨重。
而我党“以农村为中心”的斗争路线全部符合中国的国情,宋庆龄认为,发动农民的力量不仅是抗战胜利的秘方,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在周总理的建议下,林徽因又将谷穗的图案加在了国徽的轮廓之上,经过多次讨论,最终确定国徽以金色和红色两大色调为主,位居国徽下半部,代表着不同阶级的五颗五角星位于国徽的上半部,一眼看去,显得既端庄又不失韵味。
1950年6月23日,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,由林徽因修改过的国徽方案正式被通过,至此新中国的国徽正式诞生。三个月后的国庆庆典上,国徽终于被挂上了城楼。
通过国徽设计这件事,我们显而易见,古典和现代并不仅仅是对立关系。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,在文化领域,中国完全有资格在世界舞台昂首挺胸,但是悠久的文化渊源不应该是我们拥抱现代文明的阻碍。
我们不应该动不动就把“老祖宗”的成就挂在嘴边,想要做到文化自信,需要的是包容的态度和开放的眼光。
这一点其实不光体现在艺术领域,国家的发展亦是如此,我们既要铭记历史,又要放眼未来,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要与时俱进,只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,文明的发展才能绵延不断。